电话:400-9600-698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初中生物教师教案

北师版 生物7上第3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5节 运输作用

来源:中小学教师网 时间:2023-04-01 作者:吴海琼 浏览量:

第5节运输作用

(附教学反思)

〖设计思路〗

 

  探究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发现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培养科学精神和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能够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高。

  本节课是“运输作用”一节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是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在“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方案的设计中,通过自主选材、合作设计方案,拓宽了探究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注重保护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尽情展现其新思路、新方法,把学生培养成创造性人才。通过对“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现象和枝瘤的形成过程的观察,意在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讨论的过程中,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研究和评价,加强学生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的能力。为了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迁移思维,学以致用,在掌握茎的运输作用的基础上,通过演示树木被伤害和破坏的现象,意在激发学生爱护树木、保卫家园的深切感情,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具有基本的科学常识,并对生物学科有强烈的求知欲,本学期学过有关“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导管和筛管的输导作用、根吸收水分、植物体的构成”等知识,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前提和铺垫,学生可以用已有知识通过分析、讨论来完成此课。但学生属于“五-四”制,在初一年级学习七年级的教材过程中,有些知识尚不能表述得很清楚,需要教师的点拨和补充。生活在城市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没有看到过枝瘤的现象,不太明白其形成原因。

  本校具有必要的硬件设施,能够提供多媒体辅助教学,如“演示枝瘤的形成过程”。新建的实验室宽敞明亮,设备完善。另外,在实验材料采集方面,本地木本植物的枝条很好选取,只是季节原因,没有带叶片的枝条,但用这样的枝条进行实验,现象仍然很明显,只是实验需要较长时间。

〖教学过程〗

 image.png

第5节 运输作用参考教案(2).docx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相关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教师招聘网 版权所有: 广西公元前科技有限公司- -桂ICP备18008149号-2

地址:广西桂林经开区华为信息生态产业合作区创新大厦第10层

Powered by 教师招聘网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