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400-9600-698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小学语文教师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 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9 寓言两则》第一课时

来源:中小学教师网 时间:2023-03-29 作者:千寻 浏览量:

9 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正确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这两个寓言故事。
  3、理解寓言的意思,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锻炼创新素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课前准备

   教师:挂图,生字词卡片。

   学生:收集寓言。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东西丢了你会怎么办?(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亡羊补牢》,看它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齐读课题。解题(结合预习):“亡”是什么意思?“牢”又指什么?

二、感知全文

自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理解课文

1、第一自然段。

1)过渡:羊为什么少了一只?是怎样丢的?

2)理解“窟窿”“羊圈”的意思。(此二词虽简单,但学生的经验积累和生活状况让他们还不能比较准确的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故需引导孩子观察、感受。)

3)想一想,说一说养羊人此时的心情。(可表演)

2、第二、三、四自然段。

1)那个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2)你认为这个人的做法对不对?你打算怎样劝他?

(小组表演,教师要借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那个人听劝告了吗?结果如何?(引导学生品味两个“又”字。)

3、第五自然段。

1)看到羊又丢了,养羊人的心情又如何?他现在是怎样做的?读一读,勾一勾。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提示寓意,拓展思维

1讨论从养羊人的经历中,你吸取了什么经验?(引导学生说出寓意。)

2、你认为这个养羊人是个怎样的人?说出理由?(可引导学生进行辩论。)

五、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提示:“窿”字不要丢一横,“叼”字最后一笔是提。

六、作业

把《亡羊补牢》这个寓言讲给父母听。

附: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丢       劝          丢         修          再也没丢

                    (后悔)               

                      有错       就改          不算晚

 

 

 

教案2.docx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教师招聘网 版权所有: 广西公元前科技有限公司- -桂ICP备18008149号-2

地址:广西桂林经开区华为信息生态产业合作区创新大厦第10层

Powered by 教师招聘网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