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的教育实践和改革告诉我们,教育管理宜简洁,不宜行政干预太多,干预多了,就复杂了,事情就多了。搞得愈复杂,往往越不利于教育。国际上教育领先的芬兰、日本、德国的基础教育都具有简洁的特征。
1、芬兰教育之简: 信任教师,不干预教师工作。
芬兰的各地教育局很少去学校督导、检查 ,一般每学期开学时派人去各学校核查一下各年级课程有没有开齐开足,除此之外,几乎看不到有上级来学校。这是一种基于信任的开放式管理。学校发生的大小矛盾和问题,交由校董事会处理,如处理不了或当事人协商不了,交由法律解决,教育局很少参与。
2、日本教育之简: 教师不评先评优,不设职称。
日本教育追求平等,不用"先进"″优秀""职称″给人分等级,每位教师享有同等的被人尊重的地位,人人安心教育,没有名利纷争,教育环境十分安静。教师职业实行终身制,没有一聘三年之说,可以说日本是把教师终身制当作尊师的一种做法。
3、德国教育之简: 没有高考,学生一般只上半天课。
德国人很理性,很务实,强调教育是为了实用,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以书面的理论考试的分数为评价教师、学生的主要指标。学生下午一般不上课,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爱好自主安排活动。德国是工业强国,或许与其重视职业技术教育、重视动手实践能力有关,而不是重视分数。
总之,从以上三国的教育实践可以看出,教育其实是简单点好,行政干预少一点好,务实点好,功利掺杂少一点好,安静点好。
联系国内,我们的教育似乎抓得很紧,很热闹,督导、检查、评比、职称评审、表多会多材料多、应试多……至于学生真本领学了多少、身心健康与否、人格健全与否、个人特长发展如何等方面的教育,却被轻视了,教师似乎有很多时间是忙于与教育学生无关的事上了,或者即使与教育学生有关,也只是一心扑在提高学生考试分数上,或者忙着留痕、造材料了。如此这般,教师怎么不累?学生怎么不累?教育怎能不出现一些一直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师生减负总是减不下来、应试总是改变不了、职称总是让人埋怨、县管校聘并没有想象的那样有创新价值等。
百姓茶馆认为,我们的教育改革,不妨来个"大道至简",虽然基于国情不同而不能照搬外国模式,但是如果让教育"瘦身"(比如少一点行政干预,少一些条条框框,放手让教师自主教学;取消职称评审或职称与工资挂钩的制度,让教师远离功利纷争;少一些留痕的形式主义的"表面"工作)有利于减少和化解一些多年积存下来的难题,有利于促进教育发展,为什么我们不能″洋为中用"呢?或许我们在尝试让教育简洁一些的时候,会猛然发现自己以前真的是″庸人自扰",做了很多自以为是改革创新、其实是出力不讨好甚至自寻烦恼、自套枷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