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400-9600-698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小学教师教案

福建中小学教师招聘网 让美育和每一位学生“美遇”

来源:中小学教师招聘网 时间:2020-11-13 作者:桥小乔 浏览量:

59bd92e3de50908c62749e9ec0aa91e.png

中小学教师招聘网“开展学校美育不是为了使学生人人能成为艺术家、歌唱家、画家,而是要让我们的学生喜欢唱歌、跳舞、画画,敢于表现自己,学会欣赏艺术的美好。”福建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近年来,福建省教育厅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度重视和扎实推进学校美育工作,深入贯彻《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先后出台《关于协同推进中小学美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通知》《福建省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指导意见》《福建省义务教育美术和音乐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等文件,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难题、力补短板,深化改革、激发活力,以美育人、以文化人,面向全体学生推行美育教学与实践活动,立足美育课堂教学,补充美育师资队伍,拓展美育实践平台,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松溪:一张版画感受美

隆冬时节,南平松溪,空气清冷。

缕缕阳光透过教室的窗户,落到大大的版画机平台上。

师生们在刻好的木版精心刷上颜料,放置在台面,对好十字焦点线,转动转轴,让滚筒压过木版,将颜料与纸张紧密融合。

“完成一幅绝版套色版画印刷作品需要反复刻、印七八趟,直到这张母板完全废掉。”松溪县实验小学校长程建华已对版画制作流程了然于心。

该校六(1)班的邹迎蕾同学,从三年级就开始学习绝版套色木刻,她的版画作品《俺家小妹》就曾获南平市美术比赛一等奖。“每当刻版画的时候,我仿佛置身于仙境,独自在其中遨游。虽然有时碰到麻烦,也想不刻了,可是看着那块板却又不忍心,便又拿起了刻刀,慢慢地享受其中的乐趣。”邹迎蕾说。

松溪,是“中国民间版画艺术之乡”。松溪,还是全省老区和重点扶贫县,人口仅16.8万,在校中小学生18148人。那么,该县是如何下好美育这盘棋?

松溪县教育局副局长江文新告诉记者,2013年松溪县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以来,制定了工作方案,确定实施“经济欠发达山区小县艺术教育‘百千万’工程”,即组建百个以上艺术社团、提升千名以上教师艺术教育水平、培养万名以上学生掌握一项以上艺术特长。“百千万”工程为山区美育带来驱动力。

“我们加大力度,确保艺术教育经费投入,改善教学设施设备,加强艺术师资队伍建设,基本配齐了所有学校的专职艺术课教师。”江文新介绍,截至目前,该县音乐、美术专职教师75人,兼职教师117人,校外聘请老师16人兼职教学,保证开齐上足艺术课程,开课率实现100%。中小学教师招聘网

“位处山区,我们化劣势为优势,以版画为基础,开设了从幼儿园至中学的一个有梯度、持续性的美育校本课程,把学校艺术教育搞得有声有色。”江文新介绍。

以松溪实验小学、松溪三中为例,学校都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研发版画校本课程,实施普及与兴趣提高两个层级教学。

松溪三中书记范美琴告诉记者,版画制作工艺难,工序多,需要时间长。学校对“版画书签——藏书票”的教学和制作形式进行有效探索和实践。“现在,版画藏书票已进入了我校课堂,每学期针对全体学生开设课程,普及版画知识,人人会动手制作简单的藏书票。其中,表现优秀的孩子则进入学校兴趣小组,接受更专业的版画培训。”2017年,该校《版画和藏书票教学》入选福建地域文化艺术特色中小学地方、校本美育教学材料。

一枝独秀不是春,松溪中小学校的美育工作不仅止于版画。

在松溪实小,学校版画教学风生水起的同时,还创建艺术教育“1+X”课程体系。“1”是指优化整合的基础性课程,力争达到“一人一专长”;“X”是指实现个性发展的学校校本课程及学生个性化拓展性课程。

校长程建华介绍,学校要求学生做到“人人会写一手好字、人人会唱一首好歌、人人会练体育项目、人人会奏一门乐器、人人会写篇好文章”。学校利用每周活动时间,开设二胡、笛子、葫芦丝、管乐、合唱、舞蹈等社团。大活动期期举办,小活动月月开展。还通过将艺术作品上墙、“优秀作品”名片、优秀作品成书、“杰出作品”收藏、“艺术之星”展示等方式,提升学生自信,激励学习。

松溪还建立了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三元艺术教育评价体系,将学校美育工作作为学校及校长绩效考评的重要指标。论文《经济欠发达山区小学生音乐课程学业评价核心范式的研究与实践》获省一等奖、全国二等奖,在全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小学生音乐学业评价中具有推广意义。

泉州:文化艺术融入心

与松溪相比,同样是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的晋江,是一个拥有庞大流动人口的沿海城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达20多万人,且呈逐年净增的趋势。如何让每一名学生享有同等优质的艺术教育?

“用文化艺术融入心,用开放包容留住情,我们共做新晋江人。”晋江市教育局副书记蔡朝阳介绍说,晋江市地处闽南文化核心区和富集区,留存着火鼎公婆、数宫灯、木偶戏等众多原生态的民间艺术。

晋江市教育局和晋江市教师进修校以此为基础,共同开发从“县域”自然延伸向“闽南文化”地域校本课程,内容包括乡史、乡艺、乡仪文化以及童谣、民谣、谚语、民间传说等。目前,全市中小学校本课程已达56种,50%以上已初成体系。有9个项目入选福建地域优秀文化艺术特色中小学地方、校本美育教学材料。

“嗦啰嗹”是只在晋江安海镇民间保留的民间艺术,安海镇养正中心小学勇挑“传承”重担,邀请民间艺人参与开发《嗦啰嗹》校本课程。或音乐课演唱,或舞蹈课表演,或综合实践学习角色化妆,还成为编创普及并适合全校学生的“嗦啰嗹”大课间操。

青阳街道象山小学不到300名学生,其中随迁子女占比80%以上。学校以泉州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高甲戏为抓手,不管是学唱高甲戏、学画脸谱,还是创编高甲风韵操,都坚持让每一个随迁子女平等参加,被认定为“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学校六年级学生周翔麟来自湖北,他告诉记者,每个星期二下午学校都有小高甲兴趣班,可以向学校老师学习高甲文化知识,可以向专业的晋江高甲剧团学习形体表演,甚至学唱戏曲选段……“学了高甲戏,觉得在晋江生活更有自信了,更有本领,也让我更加热爱晋江。”周翔麟说。

2019年5月19日,晋江市还启动“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学生美育成果展演活动,以镇街(学校)轮流在五店市传统街区戏台进行美育展演。展演活动每两周一次,目前已上演13场。

“在传承闽南文化,以美育人的做法上,除了晋江,泉州各地各校也都大力推进美育改革创新,紧抓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坚持走内涵发展、优质发展、特色发展之路,积极拓宽艺术教育途径,结合自身实际,开发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记者从泉州市教育局了解到,2019年市教育局会同相关部门组织编写了《闽南文化丛书》之《建筑篇》《工艺篇》和《戏剧篇》三书下发至各地各校,目前已形成了独具泉州特色的中小学生“五南”(南音、南戏、南拳、南建筑、南派工艺)知识读本,极大地推动了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

据悉,泉州市教育局还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改革发展,面对学校美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新问题,大胆探索实践,实现了传统戏曲文化由“进校园”向“在校园”转化,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19年6月,泉州市高甲戏传承中心与泉州实验小学、泉州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丰泽区第二中心小学以及鲤城区新隅小学,分别签署“高甲戏表演教学实践合作共建”协议,建立相互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和纽带。高甲戏传承中心每周至少要保证2节课的教学时间。

厦门:协同创新共成长

“这几年,厦门在国家和省级各类艺术比赛中成绩突出,这是因为厦门美育一贯注重面向全体学生。针对学校艺术教育的五大类:合唱、器乐、舞蹈、戏剧、朗诵,通过狠抓师资培养、活动推广、素养渗透,整体打造‘鹭岛少年’艺术教育系列品牌。”厦门市教育局体卫艺语处处长洪建军介绍,“美育是培养人的重要一环,为人生幸福感打好铺垫。一起整合各类美育资源,互动互联,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美育发展和学生全面成长的氛围。”

在厦门海沧延奎实验小学,这里有福建省规模最大、编制最完整的一支小学生民族管弦乐团。

2015年1月,海沧区教育局将乐团升格为海沧区“海娃民族乐团”,全校参与民乐学习的学生多达250余人。民乐团由3个合奏梯队——芽芽团、叶叶团、花花团组成,还面向海沧区各校和中学的孩子们,组建青少年团。本校三个合奏梯队,除了常任指挥日常排练合奏外,还长期外聘厦门本地优秀的民乐教师担任海娃民乐团的声部老师,定期来学校对乐团学生进行细致的专业指导。对于薄弱的打击声部、唢呐声部,还特地聘请台湾名师不定期的到团指导。先后邀请国家一级指挥、一级演奏员、演奏家等,为乐团师生举办“大师课”。

特别感人的是,民乐团的家长们在自发海娃民族乐团家委会的基础上,成立了——“海沧区中小学民乐协会”,是在民政局正式注册的一个公益团体。以规范的运作助力乐团发展。民乐协会还成立了家长合唱团,从陪练熏陶成合唱团,和孩子们携手共成长。

在厦门实验中学,学校开设福建省第一个京剧艺术特长班。

为配合“京剧进校园”活动,学校依托中国戏曲学院,另聘有五名专业京剧演员教唱京剧,其中两名为国家一级演员。京剧特长班每周开设京剧唱腔课、京剧形体课、京剧文化课、京剧社团课等,在口传心授之间让国粹京剧艺术植根学生心田。初中部京剧班学生连续三年参加“国戏杯”全国戏曲大赛,获中学组一等奖;应邀登台亮相中宣部、文化部主办的“新年戏曲晚会”。

在厦门音乐学校,这里有首个为街道、社区组建的厦门市金山少年交响管乐团。

金山街道位于厦门岛东部城乡接合部,外来人口占比70%以上,社区居民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为了推动社区文明建设,2016年3月,湖里区金山街道办与中国管乐协会厦门基地厦门市音乐学校多方协商与筹备,联合高林中心小学、乐安小学、金山小学、金安小学五所学校共同组建了厦门市金山少年交响管乐团。

三年来,共有300多人每天下午5时,在厦门市音乐学校进行集中排练,寒暑假定期安排冬、夏令营。乐团学生大多从零开始学习一门艺术技能。乐团指导教师由音乐学校、厦门爱乐乐团、厦门乐团、厦大艺术学院等专业院校、团体的老师组成。

艺术教育的魅力——是育人的“功力”。金山少年交响管乐团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对社区整体文明建设的推动起了很大的作用。

“我记得乐团第一次到社区演出,家长们激动的心情难以表达,因为之前我的孩子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演出机会。”乐团成员陈宇佳同学的父亲说,“孩子告诉我们要注意着装,欣赏音乐会是高雅的,不可以穿短裤和拖鞋来观看;观看演出时什么时候该鼓掌,什么时候不该鼓掌。在陪伴孩子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得到了艺术熏陶,十分感动与感谢!”

中小学教师招聘网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教师招聘网 版权所有: 广西公元前科技有限公司- -桂ICP备18008149号-2

地址:广西桂林经开区华为信息生态产业合作区创新大厦第10层

Powered by 教师招聘网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