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招聘网安青网讯11月7日,中央新闻单位驻皖记者走进安徽师范大学,举办系列活动,庆祝第21个中国记者节。广大媒体从业者与安徽师范大学学校师生齐聚一堂,共话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人才培养。安徽师范大学校党委书记胡朝荣主持座谈会。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央驻皖新闻单位记者站联合会等30多家近百名中央新闻单位驻皖记者出席座谈会。安徽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蒋家平,校党委宣传部、新闻与传播学院负责同志和师生代表参加座谈会。
安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胡朝荣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向中央新闻单位驻皖记者朋友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安徽师大事业发展的媒体朋友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安徽师大的基本情况及部校共建新闻学院情况。他表示,新闻媒体是沟通学校和社会的桥梁。此次中央新闻单位驻皖记者走进安徽师范大学,既是校媒携手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生动实践,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向中央媒体学习交流的机会。安徽师范大学每一次跨越、每一步攀登,都离不开媒体朋友的鼎力支持、守望相助。目前安徽师范大学正在精心编制“十四五”规划,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希望媒体界的朋友一如既往地关心安徽师范大学,聚焦安徽师大在发展中取得的进步,同时为安徽师大和学校新闻与传播学院建设发展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助力安徽师大在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中取得更大的成就。中小学教师招聘网
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杨柏岭作了题为《教育改革让改变发生且卓有成效——探索出地方高校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路子》的专题报告,从“道路自信:抓党建,强师德,促育人,党性教育实效化”“教育自信:强共建,重融合,遵规律,人才培养品质化”“理论自信:重研究,强培育,高显示,学科建设特色化”“成长自信:强实践,重协同,高素质,学生自动全员化”等四个方面汇报了安徽师范大学部校共建新闻学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人才培养工作。
座谈会上,人民日报社安徽分社社长朱思雄、新华社安徽分社副社长汪延、光明日报安徽记者站站长常河、经济日报安徽记者站站长白海星等资深媒体人围绕主题,结合自身工作实践,谈了感受和建议。
朱思雄表示,对于新闻业界来说,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人才培养是我们进入新时代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安徽师范大学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方面的工作确实做了很多,成绩也很大。新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希望安徽师范大学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人才培养工作上要将“马新观”教育与社会调研、新闻实践相结合,与时代同步,与媒体融合发展的大的趋势结合起来,培养出忠于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真正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优秀人才。
汪延表示,当前,在“互联网+”的时代,一定要考虑一个“新闻+”的问题。新闻作品本身是有一个建构的基础,它的基础应该是社会学的理论,因为他的文史哲的基础在这,然后新闻作品才会有深厚的内涵。所以新闻的作品、新闻的理论、新闻学的学科建设一定要建构在一个深厚的社会学的基础上。
常河表示,安徽师范大学是安徽高等教育的“母体”和基础教育的“母机”,承担着为文明接续香火、为国家塑造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多年来,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人才,并且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方面做出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希望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将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些好的做法归纳总结,系统化、理论化,形成一套可借鉴并且可以永续发展的做法;加快媒体融合,利用专题采风、社会实践的机会和学生庞大队伍的调研能力,搭建属于安徽师范大学的多层次的平台,推出一些属于安徽师大的爆款产品;注重实践交流,在“名家进校园”的基础上,举办“名家开讲堂”,邀请资深媒体从业者来安徽师范大学交流,为学校进一步加快媒体融合发展进程,提升实践经验打下坚实基础。
白海星表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人才培养,不是简单的研究新闻观的问题,而是要和学校的教育特色相结合,培养出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深厚理论素养、宽广国际视野、丰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新闻人才。